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江苏“专精特新”专板开板 首批561家企业集中登陆

社区党建区域化特色品牌创建情况

2016-05-24 11:12 出处: 人气:  评论(0


民和县共有社区14个,14个党支部,党员370名。社区共辖居民人口51490人,其中下岗职工5075人,低保户3798户,享受低保人数9461人,享受廉租房住户470户。2014年选举产生“两委”班子成员106人,其中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10人。

全县社区党建工作以“党建区域化”为抓手,积极搭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社区管理服务进一步精细化。近年来民和县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自2014年以来,已累计投资445万元,购买了三个标准化社区办公服务中心,扩建了一个社区办公场所,并为各新建社区配备了标准化图书室,购置了电脑、相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各社区党组织积极开展“六联建”、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区共驻共建等活动,通过“区域共建、互利双赢、以强带弱”的创新思路,创建培树了一批社区党建品牌。如,社区“六园一心”党建品牌、东大街社区“分类管理,专项服务”党建工作品牌,在职党员进社区“三个三”工作新模式等党建工作品牌,进一步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精细化。

“六园一心”社区活动

“六园一心”活动,是近年来民和县川垣社区创造的提升社区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的实践活动。具体指社区各项工作均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按照居民满意度、参与度高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居民服务活动。“六园”包括:创建学习家园、阳光家园、红色家园、爱心家园、康乐家园、和谐家园。“一心”包括全社会参与的心连心工程。此项活动开展以来,破解了城镇化社区建设中一系列难题,实现了社区建设社会化,社区工作规范化,社区活动娱乐化,社区服务公众化,全面推进了民族团结和谐社区建设。

一、背景

民和县川垣社区成立于2008年8月,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有20个居民住宅小区,居民住宅楼253栋,住户4747户,常住人口16616人,少数民族3193人,残疾人129人,高龄老年33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32人,矫正对象3人,低保户362户888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87家,其中机关单位69个、学校6所、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1个,个体商业网点1568个。社区办公楼总造价44万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社区综合服务大厅、社区“两委”办公室、综合活动室、图书借阅室、医疗卫生室、纠纷调解室、残疾人康复室等服务机构。近年来,随着民和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川垣社区面临着辖区面积广,人口居住密集,社工人员少,管理难度大,工作任务重,服务能力弱等困难,特别是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到位,社区党组织活动开展少,党员参与度不高,居民群众文娱活动单一,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区不稳定不和谐因素逐年增多等这些日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削弱了社区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不适应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二、特色做法

为破解以往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想参与建设没渠道,想做志愿服务没平台,想提意见建议没人理,想开展文娱活动没场地”,以及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弱、社区服务不精细、居民满意度低、社工干部服务能力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等工作现状和难题,自2009年起,川垣社区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创新开展了“六园一心”创建活动。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崇学向上,寓教于乐,创建“学习家园”。以打造文明社区为目标,提升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守法意识为突破口,在川垣社区建立健全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活动场所。坚持每周一社工干部集中学习、党员学习日、社工干部学习心得讨论会制度,采取办板报、张贴宣传标语、定期广播、入户座谈、送学上门、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学科学、学礼仪、学法律、学文化、学党政文件等,先后办板报30期,走访送学75户,一系列举措使广大干部、居民真正把学习融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有力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拓展服务信息平台,努力创建“阳光家园”。针对社区无业居民、下岗失业、复转待业军人和未就业大学生较多,就业难度大,居民生活困难多的现状,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居民就业扶助活动。利用社区电子信息屏、居务公开栏等信息平台向社区居民定期发布各类服务信息,提供劳务、政务、劳动用工、法律咨询、家电维修、扶老育幼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并主动与企业、就业局、驾校等部门联系协调,对务工人员、下岗人员进行上岗就业培训,逐步解决了社区居民就业难题。

3、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内容,创建“红色家园”。结合“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社区党员和社工干部中开展以争创“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争当“五个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社工干部活动,通过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党员一帮一、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积极发挥了社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为抓手,组织带动全县各社区开展“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争创活动,投资67万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康复活动室、办事大厅,建成为标准化社区。2011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

4、便民利民惠民,努力创建“爱心家园”。关注民生,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对困难党员、下岗职工、低保户、单亲家庭、残疾人、空巢老人和困难居民单独建立“爱心档案”,依托社区共建活动和社会人士献爱心等多种活动方式,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结合政府惠民政策,2013年,对449户486人(次)住院患者低保户实行医疗救助,救助金额达29余万元。对127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补助金887165元。3320户8850人纳入社区低保户管理范围,247户居民入住了廉租房,社区成为了困难居民救助站,安心居家的爱心家园。

5、创新发展文娱形式,努力创建“康乐家园”。丰富居民文体娱乐活动,在新区假日广场、中意超市广场、亚欧超市广场定期组织居民开展锅庄舞、健美操活动。春节期间与山城村、东垣村、夕阳红舞蹈队开展文艺活动联谊,活跃了春节气氛。结合春节、“三八”、“七·一”、“重阳节”等节点,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扇子舞、太极拳表演赛、射箭等娱乐健身活动,丰富了居民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生活品味,打造了舒适健康的“康乐家园”。

6、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创建“和谐家园”。以“树奉献意识,比党性观念,促社区建设”为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在社区内扎实开展文明社区、三无社区、法律进社区、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评选“文明小区”、“文明楼院”、“五好家庭”、“平安家庭”、“好邻居”、“两创、两评、两树”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社区创建活动,围绕“民族团结和谐、维护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团结奋进共发展”目标,把“文明社区”、“和谐楼院”、“五好家庭”的评比创建活动与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了人人争创、户户争评的良好氛围。

7、社会参与,党群共建,创建“心连心工程”。积极拓展延伸“事务共商、服务共抓、资源共享、文化共育、治安共管”的共建活动平台,宣传动员全社会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共建活动,重点围绕社区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便民助民、居民教育培训、就业助学等主要内开展多形式的共建内容,全面开展形式多样,载体广泛的共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三、效果

“六园一心”活动的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实现了精细化、规范化、网格化,效果上达到了党组织领导力强、社会资源共享率高、居民自治能力好的新型城镇化社区标准,从根本上破解了社区党组织作风弱化,社会管理能力边缘化,服务居民群众简单化的难题,走出了一条适合川垣新区城镇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社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居民群众的文娱活动更加丰富向上,促进了社区和谐平安发展。

1、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以创争“五个好”社区党支部为载体,围绕“六园一心”内容,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特色党小组,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党支部在社区建设中的坚强堡垒作用更加显现。2013年,社区党员公开承诺服务事项62项,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公开承诺服务事项479项;设立社区党员责任区8个,组织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离退休老干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和社会公益活动60余次;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伍8支,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治安联防巡逻、交通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90多次,参加人数达700余人。

2、强化了社区管理服务能力

在“六园一心”活动中,川垣社区建立了居民基本信息档案,并结合社会管理工作,将社区划分为七个网格,构建了支部书记抓全盘,社区干部包网格,五老队伍包片格,党员包单元,单元长包家长的“五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了社区管控能力。打造了社区各项工作制度、服务流程上墙公开,就业服务、医疗保险、民政救助、计划生育等服务岗位齐全的“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开展“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润心、一次说清告知、一声祝福相送”的“六个一”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创业、烹饪、电焊、粉刷工、挖掘机等各类培训班7期以上,年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提高了社区服务能力。

3、提高了居民群众幸福指数

通过开展“六园一心”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开展文娱活动的积极性,川垣社区辖区居民已自行组建了舞蹈、太极拳、健身操等文艺队8支,各居民小区积极组织开展业主篮球赛、拔河比赛、重阳茶话会、文艺演出等活动10余次。在元旦、三八、七一、重阳、十一等重要节点开展老年歌舞比赛、广场舞比赛、寻找民和好人、困难党员居民帮扶、重温入党誓词、志愿者义务服务、公共卫生整治、街道人居环境美化等系列活动20次以上,不断改善了社区人居人文环境,丰富了居民文娱活动内容,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4、增强了共驻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

川垣社区每年与辖区87家共建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召开联点县级领导主持的共驻共建会议1次以上,共同研究制定了本年度共建计划,签订贫困帮扶协议,审核社区共建经费开支,为共建单位分配工作任务。县委组织部将参与社区共建活动情况纳入单位目标考核中,激发了共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活动的积极性。自共建活动开展以来,社会群众、驻区单位为社区建设捐助共建款90万元,结对帮扶困难居民280户,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350多件。

5、促进了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依托“六园一心”活动,川垣社区开展了“法律进社区”、“三无社区”、“四创、四评、四树”、“平安社区”、文明楼院创建等活动,已评选出“文明小区”1个,“文明楼院”10个,“五好文明家庭”327户,“和谐文明家庭”20户,“学习型家庭”20户,“节能减排家庭”15户,“平安家庭”1160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子、好爷爷、好孙子”共35名。弘扬了社会正能量,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四、启示

1、加强社区建设必须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组织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是推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的政治保证。“六园一心”活动既发挥了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又引导党员干部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中作表率,从而使社区各项工作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实现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社区建设必须利用好辖区单位资源优势

发挥好辖区单位在技术、资金、人员、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六园一心”活动的开展,不仅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了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并完善了共建活动制度,细化了社区共建联席会、共驻共建活动经费、扶贫帮困、“六联建”等工作标准,使共驻共建活动开展扎实有效,辖区单位真正为社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3、加强社区建设必须强化居民自治

增强社区群众自治能力,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程度,是科学有效地加强社区建设的基本途径。“六园一心”活动,夯实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其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出台扶持政策、降低登记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等多种形式,培育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增强了社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共同体。

分类管理 专项服务

促进社区管理服务“三化”发展

近年来,民和县川口镇东大街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提出了“分类管理,专项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促进了社区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走出了一条切合社区发展实际的新路径。

一、背景

民和县川口镇东大街社区成立于2004年,辖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总人口5377人,其中常住人口 4941 人,少数民族2221人,残疾人132人(重度残疾118人),高龄老年人273人,离退休人员322人,孤儿4名,留守儿童34名,廉租房住户83户。辖区内现有居民住宅小区14个,行政事业单位3个,学校1所,医院1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32家,居民医疗卫生室4个,个体商业网点521家。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综合服务大厅、“两委”办公室、综合活动室、居民图书借阅室、警务调解室、网络化管理室。目前社区两委班子健全,有专职工作人员9名,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近年来,随着民和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社区稳定和谐的消极因素也在逐年增多,辖区面积广、人口居住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社工人员少、管理难度大、工作任务重、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不断考验着社区的管理服务能力,经过不断探索完善,东大街社区提出了“分类管理,专项服务”工作模式,即以社区党建工作为引领,面向社区党员、居民群众、老年人、育龄妇女和弱势居民五类群体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分类建立专项管理档案,并通过开展引导式、关爱式、认证式、帮扶式、跟踪式等专项服务,使社区管理服务不断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社区党员管理档案,开展教育式管理引导式服务。

一是按照有利于党员管理教育的原则,把社区党支部的52名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老党员、贫困党员、流动党员五类,分别采取目标式、定则式、关怀式、帮扶式、跟踪式管理服务,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定期组织学习、关爱帮扶等活动,让辖区党员找到自己的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组建了“应急处置”、“卫生监督”、“社区文艺”特色党小组,使辖区党员在参与社区文化宣传、环境保护,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演练等方面积极发挥了作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是结合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活动,建立公安局等( )个共建单位的( )名在职党员信息档案,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纪实手册、在职党员服务奉献积分卡、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的“三卡”登记,“五位一体”网格、特色党小组、“六联建”三重网格管理模式和开展微心愿、微党课、微服务的“三微”服务活动的“3+3”服务模式,拓展延伸了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服务空间和活动内容。通过“困难居民点单、社区党组定单、在职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架起了在职党员和困难群众联系的桥梁,通过面对面、一对一开展帮扶,帮助实现了部分生活困难群众的愿望。近两年来,社区在职党员帮扶困难居民185户,为居民办实事76件,帮扶现金4万余元,在职党员帮扶困难群众240人,帮扶金额达1.8万元,认领并完成社区居民微心愿( )条。

(二)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开展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根据社区管理范围,把辖区科学划分为7个管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管理员,以网格为依托,建立居民基本信息档案,为辖区居民开展社会化公共服务。一是根据国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不断规范居民缴费程序,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了详细的参保缴费登记电子档案,积极配合县社会保障部门按时完成了居民参保工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自2012年开始至今参保人数达352人,累计缴费36.4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自2008年开始年参保人数达1622人,缴费金额达14.67万元。二是开展居民教育宣传文化活动。一方面从加强对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入手,利用重大节日和主题宣传活动,向辖区居民开展了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民族团结、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的宣传活动,累计制作各类宣传展板( )个,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用先进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社区阵地,营造了社区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居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利用节庆活动,在辖区各共建单位的配合下组织居民开展了丰富的文娱活动,满足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营造了社区各族群众团结和睦、安乐祥和的生活氛围。三是加强社区综治工作,一方面号召辖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共同开展 “平安社区”创建活动,通过治安联防、消防减灾、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消除各种不安定、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由社区牵头,辖区单位配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居民对辖区公共地段定期进行卫生集中整治,共同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三)建立老年人管理档案,开展认证式管理关爱式服务。

一是根据社保政策规定,社区对已享受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身份认证。70岁及以下者每年认证1次,70岁以上者每年认证2次,目前已经为322名社区企业离退休人员建立了身份认证管理档案。二是将社区60岁以上的273名老人分成60-69、70-79、80-89、90岁以上四个年龄段,为每一位老人单独建立了基本信息管理档案,办理了高龄补贴发放卡。三是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测血糖、量血压服务,提醒老人注意身体健康变化。针对空巢老人及行动不便老人,专门成立了老年人上门服务工作小组,通过电话预约时间,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其进行身份认证、办理高龄补贴卡等。社区党支部每年还要举办重阳节慰问空巢老人、 “七一”老党员集中过生日、元旦老年茶话会等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并动员社区老年人自发建立了广场舞、合唱团、舞蹈队等文娱活动团体,丰富老年生活。

(四)建立困难居民管理档案,开展登记式管理帮扶式服务。

一是为614户贫困户建立了低保动态管理档案,为了使低保工作更加透明、公正,做到应保尽保,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入户走访调查,每半年对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审核调整,把政府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居民。在对低保人员进行社会救助的同时,社区每年还要组织辖区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开展各类扶贫帮困活动,组织低保救助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就业招聘会,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走出生活困境。近两年,社区累计开展扶贫帮困慰问活动20余次,通过各种渠道落实帮扶物资金额达5.8万元。二是对83户廉租住房人员建立了廉租房管理档案,切实把好动态管理关口,不定期对入住户进行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变动情况及廉租住房使用情况,对存在将廉租住房转租、转借、空置、改变使用性质等违规行为的住户,及时清理退房。三是建立社区孤儿管理档案,按照就近原则,动员居住在附近的爱心妇女担任了辖区4名孤儿的爱心妈妈,另外对辖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了详细登记,为34名留守儿童确定了助理妈妈,为他们传递爱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每年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社区组织辖区单位和关心儿童成长的退休老干部集中关爱留守、孤困儿童,和他们开展丰富的节日活动,鼓励孩子们自立、自强,健康成长,并从他们中间征集微心愿,引导社区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认领,帮助孩子实现愿望。四是按照残疾类型和残疾等级为132名残疾人建立了管理档案,并协调县残联为需要配备更换残疾辅助器械的人员落实辅助器材,免费发放残疾人康复药品,另外通过县就业部门和县残联开发残疾人就业公益岗位,帮助6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五)建立育龄计生妇女管理档案,开展跟踪式管理人性化服务。

一是为确保居民各项计生事务得到及时办理,社区在综合服务大厅开设了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窗口,配备计生工作专干,开展居民出生、死亡、婚姻登记,办理产前婴儿准生证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婚育证明,目前辖区育龄妇女1485人,凭借社区办理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证》,就可以在县计生服务站免费接受妇女三查。二是准确掌握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变动情况,利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对辖区内流动人员的户籍信息、婚姻状况以及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登记,为外来务工妇女赠送了爱心礼物,发放妇女生理卫生宣传资料1000余份,卫生保健品500多盒,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外来流动人口40户、107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率达100%。三是加强社区妇联工作,推动妇女宣传教育,倡导进步的妇女观,普及妇女优生优育优教知识,提高了妇女健康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并围绕社区工作开展了“美丽小庭院”、“最美家庭”、“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另外把辖区( )名单亲妈妈纳入低保救助,开展了“母亲邮包”、微心愿圆梦等关爱活动,为他们传递爱心。

三、取得的成效

川口镇东大街社区党支部通过探索实践“分类管理,专项服务”工作模式,解决了以往社区管理弱、服务笼统、无法满足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等难点问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社区管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分类管理,专项服务”工作模式,科学定位“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干部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人员工作分工更加明确,服务方向更加精准,社区管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社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社区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把居民当做亲人,把居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倾心倾力服务于民,尽职尽责专注工作。社区干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主动走访居民,耐心倾听呼声,勤恳为民谋利,树立了良好的社区干部形象。

(三)社区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日常生活服务,实现服务全覆盖,有效避免了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盲区”和“真空”地带的现象,有效满足了各类居民群体最实际的服务需求,社区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四、工作启示

“分类管理,专项服务”工作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好社区工作带来了几点启示。

(一)解决社区工作难点问题要敢于转变工作思路。在管理服务工作思路上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思想,就是要引导干部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到群众最实际需要的服务上;二是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接近群众,查找问题,扎扎实实把基础工作做好,解决群众难题。

(二)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要迎合群众需求。“分类管理,专项服务”工作模式,就是以群众的不同需求为基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根据服务需求量身定制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服务,解决社区管理不精细、服务不精准的问题,从而使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三)加强社区建设必须利用好辖区单位资源优势。在开展专项服务活动中,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联席议事、共驻共建、关爱帮扶等工作机制,主动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充分利用辖区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社会资源,搭建共建平台,教育、引导、督促辖区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居民积极参与,共同开展有利于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各类社区活动。

“三个三”工作模式

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

民和县川口镇各社区通过创新开展三种卡片管理、三重网格纳入、三微服务活动的“三个三”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强化了对的在职党员监督管理,搭建了在职党员服务群众平台,使在职党员在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上发挥了强大战斗力。

建立“三卡”登记管理,强化对在职党员监督管理。积极推行“三卡”登记管理办法,实现在职党员工作单位、服务社区双重管理。一是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纪实手册,为每名在职党员发放《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纪实手册》,将个人参加社区活动、服务居民的情况都记录在册,每次活动情况由社区和单位党组织填写评价意见,每年度召开社区支委会和单位支委会对在职党员本人进社区服务活动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定,并作为单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在职党员服务奉献积分卡;各社区党组织为每位报到在职党员建立了奉献积分卡片,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参加活动情况进行全程积分登记管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单次积分为1分,累计4分为合格,达到8分为优秀;三是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是否主动报到,参加活动次数、参加活动类型、参加活动方式、群众综合反馈意见等五大项内容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每年定期上报县委组织部和党员所在单位党支部,反馈活动情况,相互通报。

纳入三重网格管理,明确在职党员进社区职责。各社区将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全部纳入到社区管理服务网络格局中,明确职责任务,切实使在职党员走进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一是纳入“五位一体”网格管理,在全县社区建立了“支部书记抓全盘—社区干部包网络—五老队伍包片格—在职党员包单元—单元长包家长”的网格化管理体系,1860名在职党员每人联点一个单元楼栋,主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最关心、最盼望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相关单位协调联系,力求问题收集全面,困难解决及时。二是纳入特色党小组管理,将在职党员按照特长爱好编入宣传教育、治安维护、纠纷调解、卫生监督、扶贫帮困、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文体娱乐为主要内容的8个特色党小组,开展法律进社区、岗位技能培训、环境大整治等服务活动135次,扩大了社区服务队伍,延伸了社区服务半径。三是纳入“六联建”区域管理,将62个机关单位编入社区“六联建”区域,开展以“党建工作联创、宣传教育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文化活动联谊、环境卫生连搞”的“六联建”活动,形成了“区域共建、互利双赢、以强带弱”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县就业局、社保局为联建西大街社区派驻就业服务岗位干部1人、养老保险服务岗位1人、合作医疗服务岗位1人,每星期到联点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坐班指导3次;县残联为联建南大街社区派驻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队,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3次;各联建机关单位共参加社区各类文化活动20次,开展义诊等公益活动3次,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16次,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21件,帮扶社区共建资金22万元。

开展“三微”服务活动,丰富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活动平台。积极开展以“微心愿、微党课、微服务”为载体的“三微”服务活动,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微服务、转作风,作表率、树形象,确保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取得实效。一是认领微心愿。开辟了居民微心愿墙,由社区负责收集居民自己的心愿,通过心愿墙张贴和在职党员社区服务QQ群,及时发布居民微心愿,动员在职党员积极认领,并及时向社会反馈心愿完成情况。在职党员已认领完成微心愿480条,通过微心愿认领,实现了居民微小梦想,彰显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真情。二是开设微党课。邀请在职党员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群众路线、民生工作、惠农政策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小区内、广场上为社区党员上微党课,讲述个人感悟和建议,通过多点宣传,扩大了宣传范围,提升了党员在居民中的形象。三是做好微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带头佩戴党徽,主动亮明身份,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在社区内开展了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治安防范、便民服务、纠纷调解、扶贫帮困、应急救援、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和文体服务服务项目,解决社区居民实际困难241件,慰问贫困群众262户,帮扶资金11万元,化解矛盾纠纷76起,有效转变了机关党员作风。

(实习编辑:童洋)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投稿反馈 邮箱:2817575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