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江苏“专精特新”专板开板 首批561家企业集中登陆

2016青海品牌商品杭州推介会前夕走访特色企业(下篇)

2016-05-25 13:41 出处: 人气:  评论(0

是一次尝鲜,更是一场惊艳
——2016青海品牌商品杭州推介会前夕走访特色企业(下篇)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5-23 09:01    编辑: 许娜         

分享

  品牌推介、经贸交流,商超对接、电商观摩,民族美食品尝、非物质文化展示……这份携带着雪域高原奇珍异宝和瑰丽文化的遥远问候,都将于5月27日至29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粉墨登场的2016青海品牌商品杭州推介会上成为现实。

  育蜂养蜂,采蜜酿蜜,在“甜蜜的事业”里创业创富创品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的四大净土之首,无法复制和超越的海拔高度,成就了青海省蜂产品不可替代的超高品质。同时,也为打造高原特色生态蜂产业奠定了基础。”一年前,在谈到如何做大青海的蜂产业时,青海省蜂产品协会会长、青海省花宝蜂业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张敬群告诉记者。

  据该协会提供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我省蜂产业的潜在价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按照国际惯例,一般绿色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普通产品的25-250倍。小小蜂蜜竟然蕴含着如此惊人的经济能量。

  也正基于此,从大学生创业,到小企业创富,再到打出专属品牌,一个个或老或少的企业家们在这片纯净圣洁的高原上开始了“甜蜜的事业”。

  “中华蜜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强、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所产成熟蜜可直接食用、不易生病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华蜜蜂却面临绝迹。”陈振华,这位现任青海青藏华峰中蜂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85后”大学生创业者,立志要将“保护中华蜜蜂,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担在肩上。

  “刚开始,我和他妈都极力反对他干养蜂这一行。放着省城体面的公务员不当,却单枪匹马地和几个同学去闯市场,得吃多少苦呀。五六年后的今天,他不仅把‘青藏华峰’的牌子做成了青海省著名商标,而且在今年韩国举办的第44届国际蜂联大会上获得了金奖,并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了‘蜜蜂精神’奖。我们做父母的能不为儿子感到以骄傲吗!”已有30多年养蜂经历的陈文宏,对陈振华所取得的成绩啧啧称赞。

  从一个只有父亲、自己和大学同学的3人团队,发展到如今28人的小微企业;从一天卖不出一瓶蜜的窘境,到现在产品覆盖全国,甚至销往德国、日本等国外市场,陈振华感慨良多:“2011年公司刚起步时,我们参加了省商务厅举办的北京青海商品大集,参展7天销售5万元,还接到两三万元的订单。”

  5月10日,记者来到同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青海青藏蜜蜂良种养殖场,只见一箱箱印有精美“藏蜜”商标的货物正往货车上搬。“这批货是运到杭州参加推介会的。青海高原出产的蜂蜜天然、纯净、无污染,在原料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每次参加此类活动,青海的蜂蜜都受到当地人的青睐。尤其是“藏蜜”品牌,只要在推介会上一亮相,便总会有当地超市、销售商联系我,让我在当地设立销售点。”公司总经理王玉皋说。

  也许是“藏蜜”天然的品质,也许是“来自青海”的独特魅力,也许是“天帮忙,人努力”的天时地利与人和,青海青藏蜜蜂良种养殖场生产的“藏蜜”,先后获得了由全球各国政府认可的ALS检测认证和WSF世标认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大中城市。

  一瓣一技艺,一瓣一传承,“八瓣莲花”散发出迷人的文化馨香

  一柄锤敲着百年的历史,一盆火燃着对文化的炽热,一幅唐卡表达着对信仰的坚守,一张藏毯镌刻着工匠们的匠心独运……走进位于湟中县的青海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你不禁要被“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绽放的奕奕神韵所深深吸引,驻足留连。

  作为青海省著名的塔尔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的重要景点之一,该体验中心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弘扬、传承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实施以“湟中农民画、堆绣、镶丝、雕刻(木雕、砖雕、皮雕)、铜银器、藏地毯、壁画、泥塑”八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使“八瓣莲花”的品牌效应与日俱增。

  “目前,在体验中心能够看到青海藏文化艺术中8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通过现场展示、参与互动以及相关的旅游餐饮开发,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这些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艺术。”经营该中心的青海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启才说。

  近年来,湟中县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挖掘整理与引导扶持相结合,积极推动“八瓣莲花”走出农村和民间,大步迈向文化产业。经过几年的转型与发展,“八瓣莲花”特色文化产业之花开放得越来越艳丽,企业化、基地化、园区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强,不仅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吃上了“文化饭”,挣上了“文化钱”,也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文化湟中”建设。

  据杨启才介绍,在财政、工商、文化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公司化运作,目前参观青海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的旅客已达到6万人次,年收入超过100多万元。“十三五”期间,公司还将打造藏文化艺术现场交易平台和藏秘会所,力争游客达到20万人次,销售额翻三番。

  无独有偶,同在湟中县家喻户晓的“格桑花”牌藏式家具,近年来凭借底蕴深厚、色彩艳丽、形式多样的藏传文化和河湟文化特色,也是声名远播,漂洋过海到了蒙古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企业也成为我省家具行业首家出口创汇企业。

  据注册该商标的青海缘汇木雕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尤其红介绍,公司自2008年创建以来,以“突出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活动,不仅取得了“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资格,而且由公司设计推出的木雕唐卡还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利“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公司2015年的销售收入达到3800万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及审美观念的逐步提高,公司的产品品种、档次、生产规模等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于是,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在陈家滩旅游文化产业园新建了厂区,准备建设年产4000件佛教用品系列和藏式家具系列,6000件旅游工艺品系列,2000件民族家具的民族传统工艺实木家具生产线,为打造湟中县的‘八瓣莲花’文化产业贡献力量。”尤其红信心满满地说。(马新)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投稿反馈 邮箱:2817575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