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佐力药业诚邀您参加第18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大会

过分强调职业冷热是社会浮躁的表现

2016-06-03 12:03 出处: 人气:  评论(0

  原标题:过分强调职业冷热是社会浮躁的表现

  “人人想选”并非“人人都选”,所谓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只是相对的概念,尤其是那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容易随市场波动,使其冷热变化不均。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了2016年中国热门及冷门职业,其中“中小学教育”“互联网开发及应用”“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均是社会需求量增加最多的职业类,而“机械/仪器仪表”“建筑工程”“机动车机械/电子”则是社会需求量降低最多的职业类。

  看到这样的新闻,毕业生们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对于热门专业的学生而言,求职需求的上升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自然欣喜不已。而对于冷门专业的学生而言,或许会面临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局面,难免忧心忡忡。

  欣喜也好,忧虑也罢,体现的是个体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思考,若放在社会层面,则意味着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动,职业选择观念的改变。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职业的冷热变化其实不足为奇。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青年所选择的大多是文史哲、数理化一类的基础学科,财经、商贸、法律、艺术类的专业并非首选。不过,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前者很快趋于冷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豪迈口号,变成了“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无奈调侃,一时间,出没于谈判场合的白领、在法庭上口若悬河的律师、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主持人,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顺应这种需求,高校纷纷开办相关专业,不断扩招,一时间,恨不能所有大学都有经管、新闻、法律专业。

  而当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趋于饱和之后,其所带来的人才过剩问题,便成了尾大不掉的难题。以法学专业为例,由于开办条件相对容易,在本世纪初,各大高校掀起了开办法学专业的热潮,一时间人人争当法官、律师,逐渐造成人才过剩,加上近年来法律行业求职门槛提高,使得许多毕业生不得不转行。入校前的“香饽饽”成了毕业时的“冷馒头”,这种滋味难免有些苦涩,而这背后也有职业选择盲从、高校定位错误的原因。

  职业,对于个人而言是安身立命的饭碗,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由此来看,学生们选择热门专业是很正常的事。然而“人人想选”并非“人人都选”,所谓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只是相对的概念,尤其是那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容易随市场波动,使其冷热变化不均。况且,专业并非职业,它只是选择职业的基础。如文史哲专业,更多体现的是自我文化修养的提高,而非某种特定的技能。如今我们把专业完全等同于职业,将高校的职能定位为短、平、快的职业培训,无疑与高校追求卓越、提倡创新的理念背道而驰。

  职业有冷热,专业无好坏,过分强调职业的冷热是社会浮躁的表现,也容易给个体的职业选择带来负面影响。与其一拥而上,不如理性对待。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近十几年来的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平衡政府、高校、市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的目标。中国要想走向人才强国,靠的是长远的规划,而不是短时的利益,“风物长宜放眼量”,看得远,才能走得更远。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投稿反馈 邮箱:2817575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