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空(http://www.ghwshi.cn/):关于《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解读
2014年5月,根据全市统一工作部署,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启动了《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历经了前期战略研究、规划文本编制和文本征求意见等阶段,于2016年8月18日正式发布。
《规划》紧紧围绕着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要求,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规划》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期间上海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上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环境。第二部分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部分聚焦服务业的品质提升,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第四部分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上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路径。第五部分着眼于优化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上海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规划》的背景
“十二五”期间,上海基本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服务业成为上海发展的主要动力。2015年,上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914.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8%,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了60%。二是服务业重点领域稳步增长,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商贸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59%左右,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4%。三是服务于“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金融市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18%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大宗商品“上海价格”加快形成。四是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逐步完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世博园地区、虹桥商务区等标志性区域的大型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五是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率先开展服务业部分领域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化推进国家和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二、《规划》的重点考虑
“十三五”期间,上海服务业发展将进入提升品质、提高效益、增强辐射和迈向高端的关键阶段。编制《规划》时,有三个方面的总体考虑:一是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为使命。基本建成“四个中心”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为此《规划》提出,要把基本实现“四个中心”核心服务功能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二是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是更好发挥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的内在要求,为此《规划》提出,要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三是以推动融和创新发展为路径。产业融合发展、技术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为此《规划》提出,服务业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共享,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发展。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规划》提出,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要求,以自贸试验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为契机,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着力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并举,坚持满足需求和引导消费并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努力构建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上海服务”品牌影响力。
(二)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要继续发挥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升级的基础作用,到2020年,服务业支撑作用要更加突出,服务业重点领域能级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创新水平更上新台阶,服务业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服务业企业主体更具竞争力。
(三)战略任务
立足于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聚焦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显著提升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基本实现“四个中心”核心服务功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大力促进三、二、一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互动发展,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高上海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顺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推动家庭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教育服务业、旅游服务业、体育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四)主要举措
《规划》紧紧围绕着服务业“十三五”发展目标,提出了4个方面12项举措。一是促进融合创新发展。顺应国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推动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投入服务化、制造业企业服务区域化;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提升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二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拓展企业发展的国际空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供给质量,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拓展企业市场新空间;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结合重点行业,培育、引进有竞争力的平台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平台经济建设,拓展企业服务半径。三是加强重大项目支撑。坚持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等资源,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世博园地区、虹桥商务区等标志性区域的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上海服务”新名片,提升重大赛事节庆活动的能级。四是推动布局结构优化。中心城区的服务业发展以提升国际化水平和产业能级为重点,聚焦发展金融、航运、商务、信息、文化、体育、知识产权等高端服务业,着力提升商务楼宇的智能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郊区要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促进服务业特色化发展。依托郊区自然人文资源,完善配套服务,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深化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打造10个左右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的示范区。
(五)保障措施
《规划》从扩大内外开放、促进改革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要素支撑、营造良好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保障措施,包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服务业各类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改善服务业法治环境、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强化服务业人才支撑、优化规划土地政策、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监测、强化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