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10家中小企业借“数”转型,“长沙范式”加速形成

解读权威人士访谈:不能捆绑短期政策过度解读

2016-05-27 12:50 出处: 人气:  评论(0

解读“权威人士”: 供给侧改革将持续加码 经济企稳 趋势下的 主动收紧[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作为研判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人民日报》继去年5月25日、今年1月4日两度刊文后,5月9日再次刊发“权威人士”关于中国经济的访谈。文章以“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为题,对包括经济形势怎么看、宏观调控怎么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预期管理怎么办、经济风险怎么防在内的五大问题做了详尽解析。

文章作出了中国经济将阶段性处于“L型”等重要判断,并对当前和中长期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正面”和“负面”清单的部署。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到接近官方的研究人士认为,权威人士主要就中国经济的大走势和政策部署的原则性问题作出了指示,明确了中长期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因此更应该看作是战略性的解释,而不能捆绑短期政策过度解读。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从全球经济框架来看,更容易理解“权威人士”的表态。他表示,去年对于今年年中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了政府一季度就加大了稳增长的力度。但目前来看,美联储的加息时间节点可能后延,此情况下可能造成经济过热,因此有必要在当前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趋势的情况下主动收紧。

保持战略定力与“度”的把控一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曾被市场认为是研判中国经济走势的重要参考标准,然而数据发布后,市场的判断也出现了一些分歧: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走向了“V型”反弹之路。

权威人士认为,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

他同时指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在肯定结构调整,服务业提升,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权威人士强调了我们面临的固有矛盾还没根本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有所暴露。对此,他提出,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情况下,“进”才是“稳”的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在阐述“进”的概念时,权威人士肯定了对新动力当前的地位作出了判断。他指出,“进”就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这需要时间,目前还处在起步期,新动力还挑不起大梁。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存在着关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争论。权威人士认为,从长期看,稳增长与调结构是一致的,结构调整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去产能、去杠杆有助于结构优化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他强调,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要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也就是说,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在此背景下,我们则要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投稿反馈 邮箱:2817575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