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10家中小企业借“数”转型,“长沙范式”加速形成

最全解读:关于权威人士的谈话 你只需要明白这七点

2016-05-27 12:50 出处: 人气:  评论(0

今天,人民日报在头版转二版刊登了权威人士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指出了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并对诸多核心问题明确了政府的态度。这是继去年5月25日,今年1月4日之后,“神秘的”权威人士第三次接受访谈。

民生宏观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指出,该谈话代表了中央最高决策层对当前经济的看法和定调。如果文章的思路能够得到贯彻落实,那将是国之大幸。

华尔街见闻综合各家券商评论,将权威人士讲话要点整理如下:

1、确认经济L型,供给侧改革回归政策重心

华创证券分析师牛播坤,甄茂生指出,供给侧改革回归政策重心,强调需求侧托底不能越位。明确表明供给侧才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需求侧为改革托底,但不能过度,“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硬推经济增长”、“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抛弃货币宽松加码加快经济增长、去杠杆的幻想”。此外,在论及经济下行压力时,15年的《五问中国经济》对投资、消费等需求侧着墨甚多,而这次更多的强调长期视角,结构性矛盾才是关键。

权威人士表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是该文最重要的表态之一。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长期来看,政府基调仍然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期“适度扩大总需求”是重点,而现在开始变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反对高杠杆硬推经济

权威人士谈到:“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

管清友评论称,谈话明确指出“财政政策要更积极,货币政策要更稳健”。针对于一季度新增信贷创历史新高,按照访谈的基本论调,后续政策可能会纠偏,大家一定要注重政策在边际上的变化。

华创证券也指出,除非外部冲击导致经济再度快速下滑,一季度天量信贷难以重现。

3、严防金融高杠杆

华创证券认为,对金融高杠杆的重视或意味着后续将出台相关的监管措施。15年的《五问中国经济》中,防控经济风险主要强调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负债,本次专访则将突出强调高杠杆是金融市场脆弱性的“原罪”和金融高风险的源头,这意味着后续或将出台相关的监管措施。

4、股市汇市涨跌不再是政策目标

管清友称,谈话对于股市、汇市、楼市做出了明确说法,指明了资产配置方向。谈话指出“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也就是说,这几个市场不能被工具化,它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不能为了稳增长而去刺激。“这在我阅读的文件范围内,这个说法是第一次提出”。

股市的功能是什么?“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也就是说,政府主要是要强化监管,防止异常波动,防止系统性安全,股市涨跌、指数波动不再出现在监管目标当中。

九州证券认为,谈话短期利空股市,长期仍看好“健康牛”。

管清友称,汇市这次没有将参考一篮子货币,而是“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 意思就是说,人民币的涨跌,应该更多参考市场。我们不希望出现剧烈波动,所以说是“基本稳定”。但汇率涨跌也不应该成为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

5、否定用房地产加杠杆来去库存

谈话明确了房地产市场的定位:“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管清友评论称,这是对前期一些地方房地产政策的“拨乱反正”。

6、强调预期管理

谈话指出,“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摇来摆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越明确,落实越有力,市场预期就越好。反之,如果我们还走需求刺激的老路,市场就会担心迟疑、无所适从。”

华创证券认为,在15年的《五问中国经济》中,预期管理只是作为宏观调控的组成部分被提及,而这次将稳预期单列出来,强调宏观调控的本质就是预期管理,为此要保持政策的前后一致性,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和前瞻指引。

管清友则称,这次谈话本身也正是预期管理的产物。

7、去产能:保人不保企

管清友指出,谈话明确了“保人不保企”的重要思路。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邓海清总结称,去产能的关键是处置“僵尸企业”,原则是“保人不保企”。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投稿反馈 邮箱:2817575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