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空(http://www.ghwshi.cn/):焦点访谈曝光后,交易平台未来之路在何方?
3月18日,《焦点访谈》以“北京石油交易所交易黑幕”为题做了负面报道,一时间,整个现货交易市场震动了,都担心这次报道会不会引发新一轮清理整顿,甚至是彻底的禁止。时间虽然过去3天,但话题的热度却不减,对于交易平台来说此次曝光是穷途末路还是绝处逢生?
首先,造成目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由于顶层法律法规的缺失。《焦点访谈》所报道的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下发的38号文,从法律效力层级来讲,既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又不属于规章,甚至是否属于规范性文件都受到法学界的质疑。严格的讲,38号文只是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内部管理性文件,只在行政系统内部有效,并不能当然作为法律依据来规范、调整大宗商品现货行业。而国务院2011年下发的37号文《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虽然属于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在法律效力的层级上低于行政法规。同时,该文的许多规定都是原则性规定,缺乏相应的法律后果承担,在具体实施上也无明确的尺度。可以说,顶层法律、法规的缺失,是造成这个行业根基不稳,操作模糊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一个交易平台是来说,在无明确法律的尺度丈量下,如何定义值得商榷,这次事件的爆发也突显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亟需出台的重要性。
焦点访谈作为国家级舆论监督性质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在北油所事件报道后,仅两天时间就给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面减压的机会,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这也足以表明北京市政府对平台所持的坚决态度,即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的问题在于会员违规,而不是平台本身有问题。2015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进行专项整顿,但只是整顿,并未称之为后续不能经营。作为立足产业、具有实体交割能力的平台后续还将继续经营。
回顾两会,李克强总理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已经从前两年的“促进发展”转变为“规范发展”。由于客诉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稳定,近期各地方政府对待交易所态度也跟着中央在悄然发生转变,多地开始摸底排查交易所金融风险工作。这些信号以及此次事件的曝光,都不时的提醒行业,规范发展才是未来长久发展之路。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正适合现在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过这种过程,尤其是金融业发展,现在各交易所正着手筹备新的交易模式,以期通过各地金融办的验收,从而保住平台得以存活。所以对于交易所来说,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唯有如此,冬天过后,才能看到春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