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空(http://www.ghwshi.cn/):创新有品质新闻的生产模式
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这个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前进方向。而有品质,是“三有”中重要的一有,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就是有品位的作品、高质量的作品,能够给受众带来正能量的作品。在新闻信息满天飞的新媒体时代,有品质的新闻尤其可贵。而新闻工作者要写出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可以从多个方面努力。本文侧重就创新有品质新闻的生产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精准定位受众,打造军事“硬新闻”
每种报纸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的机关报,读者主要是部队官兵、民兵和预备役官兵,还有负责武装工作和双拥工作、民政工作的地方领导及机关人员,以及转业退伍军人、关心军队发展建设的读者和军迷等等。读者调查结果显示,各类读者阅读军报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领导干部侧重于时政新闻、评论言论、理论文章等,机关干部侧重于部队工作报道、经验交流、先进典型等,基层官兵侧重于政策辅导类、知识学习类和文化娱乐类的报道,地方领导及机关人员则希望从军报了解军队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地方读者和军迷希望通过军报掌握军事知识、了解军事装备,现在还有很多军属也在通过军报了解亲人在部队的工作生活情况。
军报在发挥对部队工作指导性的同时,还要兼顾官兵的政策服务性和文化知识性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其他读者的需求。由于受众的不同,作为传统媒体的军报与新媒体在时效性的竞争中不占任何优势。但是军报有自己的特色,军报的特色在于军事“硬新闻”的打造上。在媒体的内容生产中,“军事新闻”由于稀缺性和独特性,受到军地读者的极大关注,也是各媒体关注的重点,这为军报重点打造军事“硬新闻”奠定了受众基础。
报纸要做好硬新闻,除了要做到真实、准确、及时之外,还要特别注重深度报道的采写和编发。受众缺乏的不是新闻,而是对新闻事件的背景以及新闻事件之间纷繁复杂关系的把握。所以在这方面,报纸可以发挥传统的采编优势,最大限度地将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并且将此新闻事件放在特定的背景之中进行解读,让受众不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如何发生,还能够知道某个事件为何发生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等等。如今年年初,原七大军区撤消后,《解放军报》推出“写在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之际”系列专版,突出“挥别,为了强军再出发”的主题,以大气磅礴的谋篇布局、感人至深的史料故事、独具匠心的立意选题,全景式展现原七大军区的辉煌历史、卓越成就和光荣传统,引发部队官兵的心灵共鸣,激发了改革强军正能量,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多方获取信息,改进表达方式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推出更多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是报纸的必由道路。报纸在内容制作方面,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创造内容采集、生产的新模式。
1.提高记者的信息获取能力。
从国内来看,现在很多报社都建立了传媒集团,拥有超过一家的报纸、期刊,还拥有网络、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记者不再是单纯的纸媒记者,只给报纸写稿或拍摄照片,而是给报纸所在的整个传媒集团提供稿件照片和新闻素材。
提高记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一方面是指记者的全媒体采访能力,包括记者应急反应到达新闻现场的能力、独立采访提问的能力、利用数字设备进行采访摄录的能力、快速制作全媒体新闻稿件的能力,以及利用通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指记者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的能力。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越是资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挖掘鲜活的新闻素材,到一线寻找创优的源头活水。
2.创新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
记者的表达能力和采访能力同样重要。记者拿到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并不代表就能写出好作品。在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在基于社交媒体、聚合类媒体的新闻传播中,受众的自主性选择越来越突出。如果在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上没有创新,没有贴近受众的鲜活表达方式,那种“板起面孔”的新闻很难进入受众视野。
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体现在传播态度上,要适应新媒体时代“传受平等”的特征,避免“教训口吻”,以真诚的姿态进行平等沟通。记者要学会俯下身子、放低姿态,用朴实真切的报道手法,回归到新闻最本质的要求上,才会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
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体现在话语体系上,要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多以时尚感的话语来写新闻。从中外新闻名篇来看,好新闻往往都是好故事。新闻讲故事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更加凸显。写出有人情味的作品,让新闻故事抓住受众的眼球,已成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2016年2月25日军报一版头条推出的新闻特稿《当那一天真的来临》,对报道方式、新闻理念进行了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改革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全景式呈现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移防搬迁的场景。稿件既有时空顺序的纵线——整体框架是按照移防搬迁先后的时间顺序设定的,具体布局则是按照先优越的老营区、后艰苦的新营区这一空间顺序编排的,也有以题材性质分类的横线——如散布于全文的鲜活事例,堪称经纬交错,纵横捭阖。文章不是对一般道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对政策条文的机械翻版,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故事和人物一板一眼,渗透其中的情感却异常复杂,耐人寻味。这篇报道虽然全文洋洋6000余字,但是越读越感觉有味道,越读越能理解部队官兵对改革强军的责任担当,堪称是高品质的新闻佳作。
创新表达方式除了基本的文字表达外,还要学会数据化的内容挖掘,学会可视化的内容表达,以数据和“图说”的方式来传递新闻。
3.拓宽新闻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是一体发展的共同体。深化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能仅仅是建立在生产链上的要素关系,更要通过系列改革,形成同向同步、荣辱与共的共同体。应着眼更快与更广,调整新闻产品采编发流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采编制作的统一化,使记者一次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通过数字信息采编平台的资源整合,分别发送到不同的媒体终端,并在媒体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传播。比如对于某一突发事件,记者采访的信息传送到采编平台后,平台可以较短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发送到集团所属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上,然后将进一步深度分析的稿件传送给纸质媒体。这既符合了不同媒体的传播特征,同时也满足了受众对信息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还使集团内部各媒体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态势,从而充分发挥了信息资源的效用,并有效节约了新闻采编制作的成本。
善于设置议题,运用话题引导舆论
传统媒体在即时互动和便捷联通不及新媒体的情况下,深度报道和独家观点传播日显重要。由于报纸时效性的相对滞后,受众更有可能选择新媒体来获取信息。所以在此情况下,报纸就应该以有深度和有力度的新闻评论来抵消时效的滞后性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
党报最大的优势,在其所传达的思想性。党报观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党报的文章不仅要有高度和深度,具有精准的预见性,给决策层真正提供帮助。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以其特有的高度成为党中央机关报的名牌专栏。其2012年11月27日刊发的文章《信仰的味道》,用故事的手法讲了共产党人的信仰问题,受到习总书记的关注,先后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这篇文章。
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党报如果采取回避态度只会失去更多的读者。对于那些敏感问题,党报要敢说、早说、会说,要在人们需要引导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否则,失去的将是事实的真相与舆论的控制权。《解放军报》2014年12月27日一版刊发的新闻评论《改作风不应改掉正当福利》,批评“部分单位在改作风中,不分情况、不管岗位,对取消有关福利特别是基层官兵福利简单化、绝对化、一刀切”的现象。该文观点鲜明,颇有锋芒。这样建立在真实客观公正基础上的评论,不仅受众喜欢阅读,也会促使相关问题尽快解决,促进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