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年度卓越大健康企业”殊荣

以新闻设计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2016-06-20 09:21 出处: 人气:  评论(0

当新闻遇到设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曾几何时,新闻设计师这个从国外舶来的专业术语,还没有多少人关注其英文名称“News Designer”背后的故事。然而,随着媒体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开始产生共识——新闻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对从业者要求很高的工作,同样的文字、图片、色彩等符号,经过不同的新闻设计后其传播效果截然不同。如今,新闻设计已经成为吸引受众、推动传播的重要手段,任何人都无法忽视新闻设计的存在和地位!在中国新闻界,《中国日报》近年来成为新闻设计领域的黑马,屡屡摘得中国新闻奖版面设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频频斩获全球版面设计大赛奖项。在全世界300多份有影响力报纸竞争“世界最佳报纸设计”奖项时,《中国日报》凭借强劲的新闻设计实力跻身世界前70名!

今天,视觉符号已成为日益重要的传播通道,新闻设计从以往的配角跻身主角行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新闻界深入探讨——何为新闻设计?我国新闻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中国日报》版面设计中心副总监田驰。

从“门外汉”到优秀新闻设计师

在《中国日报》崛起于新闻设计领域的征程上,作为核心骨干的田驰,不仅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田驰生于1978年,生肖属马,取名为驰,有骏马飞奔之意。事实上,今天的田驰已成为新闻设计领域名副其实的骏马,不但在新闻设计领域成绩斐然,而且是首位被美国新闻设计协会邀请担任新闻设计大赛评委的中国人。

虽然荣誉越来越多,但田驰不会忘记最初涉足新闻设计领域的情形。1999年,田驰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国日报社工作。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田驰进入新闻行当,成了不折不扣的“门外汉”。所幸,田驰虽然不熟悉报纸工作,但他对新闻工作颇有热情,尤其喜欢中国日报社的工作氛围。为了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田驰边干边学,恶补专业知识。每逢人手紧张,他还得负责排版、设计、图片编辑、印刷发版、监印等一大摊子事务。没多久,田驰就成了业务骨干。这时他对新闻设计的钻研也达到了痴迷状态。每天下班后,他都会继续泡在办公室,到了周末也常常去加班,对拼好的版面反复编排和研究。身处中国日报社这样的国家级纸媒阵地,田驰的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新闻观念日益成熟,视野也更加开阔了。2010年3月,《中国日报》成立版面设计中心,聘请外籍新闻设计师加盟,报纸实行全面改版,提出向世界新闻设计看齐的口号。长期潜心钻研新闻设计的田驰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舞台。

2011年,《中国日报》要以中国粮食生产为主题设计头版。众所周知,中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安全对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命题。对新闻设计而言,要把如此重大的命题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无异于一次挑战。在部门负责人、写稿记者、版面设计中心共同召开的策划会上,大家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FEEDING CHINA”的标题,这个标题的确定为新闻设计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田驰和同事们开始寻找最佳创意,大家把与主题相关的名词排列出来,待到嘴巴、筷子、饭碗、小麦、舌头、农民、收获、谷物、地图等名词鱼贯而出后,再寻找各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很快便发现谷物与地图之间的组合最贴合内容并且富有表现力。于是,田驰和同事们决定大胆创新,满怀想象力地使用谷物和豆类拼出一幅中国地图。这个版面推出后,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和好评。最终,这个版面的新闻设计荣获中国新闻奖。

新闻设计要永远把新闻放在第一位

在中国日报社工作至今,田驰先后在报社下辖的《21世纪英文报》编辑部和《中国日报》国内部、发稿部、版面设计中心工作,在编辑、部门首席、设计主编、《中国日报》版面设计中心副总监等多个岗位得到全面历练,由他亲自完成或参与完成的新闻设计作品先后4次荣获中国新闻奖,6次荣获美国新闻设计协会举办的国际新闻设计大赛奖项。

田驰在《中国日报》的新闻设计工作一般从下午开始。上班后,田驰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当天选题情况,这种提前介入新闻选题的工作方法能为新闻设计争取到更多主动。然后是在编前会上对新闻选题进行深入讨论,这样才能确保新闻设计师与编辑、记者达成高度融合、实现精确分工,从而用恰当的新闻设计呈现主题、吸引受众。经过多年磨砺,田驰对新闻设计的理解和体会越来越深刻。在他看来,单纯的设计并不能满足新闻传播的需要,只有抓住新闻本身才能避免新闻与设计的貌合神离。因此,新闻设计要以新闻为“神”,以设计为“形”,永远把新闻放在第一位。当新闻遇到设计,田驰有幸洞悉了其中的奥妙和风光。在田驰看来,当前中国报纸需要更多的新闻设计,而不是美术设计。这些年,他看到国内很多媒体招聘新闻设计师,往往将应聘者是否具有美术专业背景作为首要标准,而国外优秀的版面设计师几乎都是新闻专业出身,在新闻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版面设计感兴趣,其美术素养都是服务于新闻专业的需要。田驰认为这种差异有待尽早消除,因为新闻设计师首先是新闻工作者,而不是艺术家。

在以田驰为主力的版面设计团队努力下,《中国日报》的视觉传播水平不断提升,受到海内外受众群体的广泛关注和赞扬,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名片。而让田驰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以新闻设计参与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新闻传播活动。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鼓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日报》决定利用与国际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的供版平台,向国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外媒报纸推送专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国际社会阐明真相、以正视听。受领专刊新闻设计任务后,田驰和同事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使用巨幅钓鱼岛照片作为底图,配以清晰明了的地图,结合详实的文字内容展开设计。第二天,田驰领衔设计的《“钓鱼岛属于中国”》专刊出现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国外重要报纸的显要版面上,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积极的舆论影响。那一刻,田驰难抑心头的激动,他为自己是一名中国新闻工作者而骄傲。

对新闻工作的最大梦想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是《中国日报》的重要理念。这些年,田驰曾应邀赴美国担任新闻设计大赛评委,与很多国外的知名新闻设计师进行过面对面交流。用什么视觉符号表现今日中国?用什么审美标准吸引外国受众?用什么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田驰每天都在一遍遍地思考着诸如此类的问题。

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如何解读党和国家的政策是新闻设计的重中之重。田驰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读者的感受和他们的认知,在做一些形象化处理的时候,会选用读者们熟知的影像和场景。”2012年11月5日,《中国日报》推出深度报道专版,这是“十八大系列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田驰和同事们在新闻设计过程中以图表形式解析中国变迁。一组组充满说服力的数据,以图形视觉化的形式呈现,使枯燥的数据有了活力,中国的发展变化不再抽象,而是有了直观的呈现。这种解析式的新闻设计图表发布后,全方位呈现了会议情况,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通过这次成功的尝试,田驰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全新的讲述中国故事的表达通道,在随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上,田驰带领设计团队再次成功运用信息图表展开新闻设计,并且以这组系列报道荣获国际新闻设计大赛奖项。

对新闻设计而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踏上这条道路就要习惯始终在路上的状态。田驰深知从事新闻设计工作的价值要用信念和坚守来实现,而创新才是最有力的坚守。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10月1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和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在20名获得长江韬奋奖的新闻工作者中,田驰不仅是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唯一一名新闻设计从业者。回顾获此殊荣的感触,田驰略作思索后告诉笔者:“能够获得长江韬奋奖令人激动,因为这是代表着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的奖项。但是静下心想想,我觉得评委会之所以把如此珍贵的荣誉颁给我,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的肯定,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包括中国新闻界对新闻设计工作有了更多的认可。”如今,田驰在新闻道路上走得越来越稳健、越来越从容,他对新闻工作的最大梦想就是以新闻设计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如今,田驰依然耕耘在新闻设计事业的田野上,他要向着更远的目标前进了。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投稿反馈 邮箱:2817575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