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空(http://www.ghwshi.cn/):王少喆:魏则西事件 百度不是唯一该打板子的
魏则西,一个陌生的名字,近日成为互联网热搜词,同时也再次将百度这家搜索引擎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各家主要媒体纷纷聚焦这一牵涉到万众“痛点”的事件。
21岁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魏则西,罹患几乎是绝症的罕见病症“滑膜肉瘤”,四处求医却屡屡得到“治不好”的消息。在绝望之下,通过百度搜索得知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有从美国引进的先进疗法,该医院还上过央视,因此前往治疗,却最终因癌细胞转移而去世。后来的调查得知,武警二院的这个科室是被民营医院外包,百度收了其广告费,使得它因“竞价排名”排在了百度搜索结果的前列。
环球时报对此刊发题为《百度因为大,更应自我严要求》的社评,看似旗帜鲜明,着笔却比较平稳。文章将百度称为“不实医疗广告的一个链条”,认为其应承担对虚假医疗广告审核不严的责任,同时也认为,这种情况在许多网站、都市类媒体上都不同程度存在,只不过百度平台大,“这个问题可能更严重些。”最终,结论还是环球一贯的风格,“这要看调查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希望大家等待权威部门的声音。另一方面,这篇社评注意到,网上有一股借此事件希望“谷歌归来”,“对抗百度”的声音,对此进行了反驳,举出反例称,中国都市报和网站都不缺乏竞争,这并未杜绝不实医疗广告,而谷歌在中国的那些年,中国市场化媒体的问题更多。客观说来,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说服力,只不过,互联网上“抑百度,扬谷歌”代表网民一种情绪的发泄,这次的事件不过是被拿来当做靶子罢了,很难期待网民能听得进这些话。
5月2日,同样作为官方媒体的新华社,对魏则西事件特意发出了一篇“新媒体专电”,题目也很取巧:《搜索工具要靠计算而非“算计”》。相比于环球的社评,这篇的观点就明确许多,矛头直指百度的“竞价排名”政策,认为“竞价排名这种盈利方式,本质上就是把(搜索)这一好工具交给了心存不良的逐利者。”文章还注意到,此次对百度的“讨伐”,跟此前沸沸扬扬的“贴吧承包事件”有着内在的联系。互联网上存在的对百度一些做法的不满,显然在不久前那次事件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才在遇到魏则西事件时再次爆发出来。
相比于前两家官方媒体的论调,《财经》2日刊发署名苏琦文章《讨论魏则西事件不要打错板子》则认为,舆论在“讨伐”百度的同时,逐渐将矛头指向了民营化、医疗体系市场化改制,甚至是整个市场化改革身上,是“打错了板子”。文章认为,真正应该问责的是监管失职,换句话说,是相关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才导致了医疗市场的乱象。
处在漩涡中心的百度,在事件发生后曾数次通过微博等渠道做出回应,3日,新京报报道,百度公司再次通过内网发文,对魏则西事件进一步做出解释,在表示将积极配合网信办的调查的同时,也为自己做出了辩护,一是,不同于某媒体的报道,百度在事件曝光后不久就与魏则西的家人取得了联系,表示了慰问,并表示还录了音,有通话记录为证;二是,涉事的武警二院是一家资质齐全的三甲医院,并在文中晒出了这家医院提交给百度的资质。在文章的最后,百度还表示,“今天我们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需要去背负国家、行业本该履行的监管责任”,显然,对于作为一家信息发布平台,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百度也是委屈的。
随着事件的深入,一些更多的细节被媒体披露出来。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医疗行业每天在百度推广上花费数千万元,占到百度整个行业推广收入的四成以上,用2013年时任莆田市委书记的话说,“百度2013年广告总量260亿元,莆田民营医院就做了120亿元。”同时,互联网垂直媒体“钛媒体”刊文称,谷歌也曾涉足医疗广告,并因非法网络药店广告被美国司法部“钓鱼执法”过,还被开出了5亿美元的当时史上最大罚单,而正是监管部门越来越严格的执法,使得谷歌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开始加强对医疗广告审核。今天的谷歌上,虽然还存在医疗广告,但都有明显的标识(AD)。而且,不同于百度的竞价排名,谷歌的付费广告并不影响排名。原来,被中国网民推崇为“不作恶”的谷歌,也是有一个逐渐“从善”的过程的。
魏则西,一个21岁大学生的逝去,引发了公众对不实医疗广告的强烈不满。目前,这股怨气主要撒向了为广告提供了展示平台的百度公司,这也可以理解。百度的竞价排名显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作为中国互联网搜索界的垄断巨头,百度需要做出整改,比如效仿谷歌,成立一个专项基金打击相关的不实医疗机构等。可是,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百度身上,希望通过把百度“批倒批臭”,使不实医疗广告绝迹,这恐怕也是一种妄想。要消灭不实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等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培育出对虚假医疗机构“零容忍”的社会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网信办联合多部委进驻调查“魏则西事件“,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的开始。
(文/王少喆)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