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字号:默认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年度卓越大健康企业”殊荣

用真情写出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2016-06-20 10:00 出处: 人气:  评论(0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勉励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什么是有温度的新闻作品?简单地说,就是有热度、有感情,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在改革强军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军队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就要用真情采写“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为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与发展方向,掌握好“时度效”,能够让受众通过新闻作品听得到改革强军的铿锵声、闻得到军事训练的硝烟味、感受得到基层官兵的真性情。

把握时代“热度”,始终聚焦强军兴军最前沿

军队新闻媒体是党在军队的喉舌,是我党我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军事新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新闻,关键就在于一个“军”字。通常情况下,军事新闻主要是围绕部队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展开,聚焦强军兴军最前沿的发展与变化,可谓是军队报纸的“当家品种”,也是最能体现军队报纸特色的“拳头产品”,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军队报纸在读者当中的影响力。从这个层面上讲,部队新闻工作者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不仅要具备应有的新闻素养,更要扎根基层、扎根生活,融入到基层官兵中。军事新闻如果不能牢牢把握时代“热度”,就无法有让读者满意的“温度”。

2014年10月9日,云南景谷发生地震。怎样在第一时间报道空军部队闻令而动、抢险救灾的行动?当天恰逢我在报社值班,是夜新华社有通稿要发,而我们已有的一篇空军部队某雷达旅官兵奔赴灾区的短讯稿分量不足。总编室把西部战区摄影记者刘应华传来的一组照片拿给我看,它反映的是西部战区空军迅速派部队投入抗震救灾行动的情况。此时已是凌晨3点,我迅速决定把这组图片及说明文字改为消息发在报眼位置。正是这组图片报道,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危难时刻,军事记者用镜头记录抒写着热爱和使命。

热度,来自报道者贴近基层火热的军营生活。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相关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几次重播的专题片《备份队员的阅兵梦》,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它讲的是参加阅兵训练的空军帅小伙潘鹏宇因超出标准身高1厘米而变为备份队员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参阅官兵的精神境界。这个专题片的创作者、一位参加阅兵的空军业余报道员告诉我,在与受阅方队战友历时半年多的朝夕相处中,每天到训练场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感受。是战友们许多事迹感动了他,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思考和选题。由此可以看出,记者和通讯员只有沉到基层最火热的练兵一线,才能发现好故事,写出好文章。

而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已经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军队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想采写出有温度的新闻,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聚焦时代主题,紧跟强军进程,抒写强军风采、树好强军榜样、展示强军成果,通过采写体现时代“热度”的新闻,当好改革强军的助推者,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发挥强有力的舆论引导作用。

强化基层“鲜度”,不断抵近官兵生活第一线

有温度的新闻,总是来自基层一线。它不是靠报道者坐在办公室,用室温润笔成文;更不是靠各类资料的堆积,照搬照抄出来的码字成文。“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范长江采写的《中国的西北角》等一大批新闻作品,那是在战争中冒着枪林弹雨写就的;魏巍的经典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是在一线与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朝夕相处得来的。只有通过不断抵近官兵生活,感受来自基层的“鲜度”,才可能产生“有温度”的军事新闻精品。

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调查研究,这是我党我军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当前,在新闻队伍中仍存在一种浮躁之气。有些人不缺精力缺精神,不缺聪明缺智慧,不缺交通工具缺的是脚板上的泥土。他们爱关起门来码文字,稿件里自然就少了训练场上的激烈酣畅、尘土飞扬。真正有温度的新闻,一定是用脚板走出来的新闻。只有走进训练场,才能感受到战场的硝烟,抒写出军人的使命责任与血性担当。

2013年,根据机关干部下连当兵、蹲连住班的要求,笔者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驻蓉空军部队一个普通的话务连与一群普通的女兵朝夕相处,零距离观察了她们从不同地域、不同的生活环境投身军营,在严格训练中磨炼意志,在规范管理中走向成熟,在实现强军目标征途上实现人生价值,让花样年华绽放出最美的青春风采。她们每天都在给我讲故事,每天都在用行动演绎着军营青春故事。还记得,代理副连长荣丽在与我聊天时,谈起一次难忘的经历: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每天都有数次余震,话务女兵们在机房坚守了一个多月,就想洗个澡,经请示连里,终于批准可以去洗澡,时间规定在10分钟之内。荣丽和战友李杨飞快速洗完,一边用毛巾擦身一边麻利地穿衣服。荣丽对战友说:“快,先把衣服穿上,别一会儿地震来了我们被埋在下面,等有人把我们刨出来还是裸着的。”此时,荣丽像讲一个远去的轻松记忆。后来,我把这一个月的当兵锻炼,写成一份基层调查报告,并把点滴经历写成了一篇《女兵故事》。报道一经刊发就收到很多基层官兵来信、来电,他们纷纷赞扬这篇稿件写得真实感人。该报道也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奖,并收入优秀作品集。

一个军事新闻工作者,只有行走在坚实的大地上,走进基层、亲近官兵,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作品。只要沉下心来在基层寻找、心无旁骛地思考,就不难发现鲜活的,带着温度的有价值的好新闻。

提升细节“情度”,生动讲述感人肺腑好故事

凡是打动人心的报道,无疑不是有血有肉有情的报道。有温度的新闻,应该是饱含着真情大爱的新闻。它是燃烧的激情、冲锋的号角、强大的生命力,阅读它可以燃烧起官兵练兵打仗的激情,沸腾起磅礴的气势,变成饱满的战斗力。一位作家曾说过:“每个故事里都潜伏着作者的人格。”记者要讲述好中国故事、强军故事,既要有温暖的人情,又要有饱满的力量,通过提升细节“情度”,讲好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曾采访过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广空某指挥所上马庄干休所离休干部、原武空副参谋长、老红军张绪。2006年6月,他请人帮自己录了一张影像光盘,作为特殊的“遗产”留给儿子。在光盘里,他对儿子们说:“我参加革命几十年,没有给你们留下金,也没有留下银,留给你们的就是这张光盘。里面是我的革命经历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做人准则。你们要经常看一看,不要忘记你们是红军的后人。”他还说:“没有党,没有人民,就没有我!我死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党确认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希望在他死后,党确认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于报道张绪这个重大典型,我们没有依循传统的报道套路,而是着重突出一个“情”字,最终别出心裁地以第二人称“您”的写作手法,推出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式报道《党确认您》。而在专版《翻开爷爷厚厚的日记……》中,我们又以张绪孙女的视角,带着浓浓的亲情来细细解读张绪日记,从而既避免了日记摘登的惯常做法,又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感、亲切感和可读性。该系列报道一经刊载,好评如潮,不但在全国各大媒体关于张绪的报道中显得别具一格,还获得了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

语言文字是新闻的载体,再感人的故事、再成功的经验,也只有通过精准、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才能得以有效传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采写的《天骄》一文刊发在《人民日报》中国故事大地专版的头条。这位叫“天娇”的女学员,是一位在读研究生,也是一位牺牲的优秀空军飞行员的女儿。10年前,她父亲作为长机在和战友们执行海上低空飞行训练科目时,突然与塔台失去联系,再也没有回来。高考那年,天娇考出好成绩,但填报志愿时,她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专业,选择跨进军校大门。因为她想知道,“为什么父亲那么挚爱蓝天,为什么父亲一直不舍得离开部队,为什么那么爱那身军装,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父亲,甚至牺牲生命也甘愿?!”于是,我们包含深情写出了一个女兵的故事,一个新时期军人的故事,一个空军英雄后代的故事。稿件通过深情的语言、巧妙的叙事结构,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一名空军军人的骄傲与自豪、责任与担当。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投稿反馈 邮箱:28175754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