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空(http://www.ghwshi.cn/):年轻人,南开大学,本报记者,小剧场,商业价值
本报记者与裘英俊
裘英俊结婚照(照片由裘英俊提供)
明天,对于天津相声界新秀裘英俊来说,绝对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经过了几年的恋爱后,28岁的裘英俊要结婚了。近日,在筹备婚礼的繁忙时刻,裘英俊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和记者见面时,裘英俊正和他的未婚妻在一起。听记者说想照相时,那个女孩细心地看了裘英俊的着装,问裘英俊是否备有更“正式”的衣服。据裘英俊说,他的未婚妻是天津电台的记者,同时也是他的听众:“我的好多包袱都是先让她听,听完后她乐了,我就上台演。她说她就是实验的小白老鼠。但是逐渐的,(让她先听)这招也不太好使了,因为听多了,她笑点越来越高,能把她逗乐的包袱,到园子里都能山崩地裂了。”
对于天津很多相声爱好者来说,即使不熟悉裘英俊那张绝对对得起他名字的脸,也一定熟悉他的声音——几乎每一天,喜爱相声的观众都能从相声广播的《包袱抖不完》《春来茶馆》等节目中,被他的声音引领着,享受相声带来的乐趣。
最早时,裘英俊迷上相声也是因为广播。四五岁时,他就爱听广播中的相声。12岁时,裘英俊进入天津市少儿曲艺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学说相声。15岁那年的暑假,他向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李少杰学习快板,每天从南开区骑车到西横堤,回到家时已是大汗淋漓。回忆起那时的种种,裘英俊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说“很值”,因为那都是在打基础。
1998年之后,天津相声开始恢复了小剧场演出,演员多是专业团体的老演员,尽管报酬很低,但他们乐此不疲。那时裘英俊已经上了中学,课业负担很重,但他每周必定会去看演出。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最上档次的中华曲苑门票也只收十块钱,而且包括茶水费。爱新觉罗·溥佐先生每周都会出现在台下的第一个包厢里,然后在演出结束后给黄铁良和尹笑声二位先生献上花篮。
虽然门票只有十块钱甚至六块钱,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还是不小的开支。恰逢李金宽老师经常演出,由于李老师的关系,裘英俊能免票到后台听。但是后台视域不好,只有一个角度能模糊地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情。为了与同在后台的曲校学生争抢那个位置,晚上七点半的演出,裘英俊总是六点就到。老先生的演出让裘英俊如痴如醉,他称自己和何云伟等人一样,是老先生回归茶馆的受益者。
2003年裘英俊考上南开大学,在各社团招新处,于社团招展的旗帜、鲜亮的展板中,找到了扶着破旧自行车,车前放了一块破旧招新牌子的于丹——也就是后来裘英俊的搭档,和他一起叱咤校园。当时,他是才成立一年的南开大学相声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那时相声在高校里并不流行,好像南大之外,只有师大有相声协会。”裘英俊回忆说。有了裘英俊的加盟,再加上2003年和2004年时,相声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南开大学相声协会很快成了学校的十佳社团,裘英俊更是参加了天津电台校园行的演出,在剧场中频频露面甚至开始和马志明等名家同台演出。2006年,他和于丹等四人被相声名家姜宝林先生收为弟子。
如今,虽然裘英俊的正式工作是电台主持人,但他每月仍会在小剧场演出几场,举办过相声专场,还经常参与“欢声笑语校园行”这类进高校的演出,在年轻人和大学生中频掀相声风暴。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你当时想过把相声当成专业吗?
裘英俊:如果当时是为了吃相声这碗饭,去学相声,肯定不行。因为当时学相声根本没饭吃。现在学得不好,没饭吃是正常的,但是当时学到什么程度都没饭吃。专业团体不招人,业余的演出几乎就没有。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上学念书后来考大学的原因,在当时,考上大学之后,还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快报:你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正常的找工作程序。很多相声演员的发展轨迹跟你不同,大学毕业后不工作,就一门心思要说相声,养活不起自己也坚持。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这种选择和坚持?
裘英俊:我初中时开始在小剧场演出,一场只挣三块四毛钱。三块四毛钱的概念,就是剧场只是陪我们玩玩而已,收入也就够个电钱。我家在南开区,但是要骑车到二宫后面富民路那个剧场,来回两个小时。一直到我上大学时,演出费才涨了点,五块钱一场。我也是一直这么坚持的。哪个家庭也不缺那三块四毛钱,而且当时做一件大褂就一百多、二百块钱,我演一年才能挣一件大褂。
快报:跟老一辈演员相比,年轻相声演员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吗?
裘英俊:现在的剧场,观众买票进入,都是想解压、释放,他们对于包袱密度的需求比较大。而且现在的年轻观众占90%以上,他们要求节奏比较快。以前有的相声就一个包袱,这一个包袱把观众说乐了就行,但现在二三十个包袱都不嫌多,甚至一句一个包袱,这就造成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过去的段子不够重视,对于一些传统的节目不重视,总觉得一闹、一逗观众就乐了,就不去学(传统的东西)了。这既是艺术的损失,也影响演员的基本功。
快报:年轻相声演员有什么优势吗?
裘英俊:年轻演员比较接近时代。我跟天津茶馆中的老演员也聊过,他们说小年轻一上台,底下观众跟看咱们那个状态不一样啊,说他们很快就能和年轻观众打成一片。这是一个优势,但绝不是忽视传统的理由,越是流行的东西,它的淘汰率就越高。相声界有句话叫“打基础靠传统,扬名立万靠新活”。所以现在的年轻演员,还是要继承传统,现在在舞台上可以不说,但要去练。
快报:我感觉很多年轻人听相声、说相声,是从郭德纲火起来开始的。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准确?
裘英俊:我觉得年轻观众、市场、郭德纲之间,有一个互动关系。没有天津、北京茶馆中的积淀,郭德纲的相声也火不起来。郭德纲1998年曾在天津中华曲苑办过一次专场,门票10块钱,当时他的搭档是王玥波,友情助演是尹笑声、金文声两位先生。我是冲着两位助演去的,当时谁知道郭德纲是谁啊。但是我一听,就觉得他不简单。他的段子既有老的东西,又有新的东西,不是完全离经叛道那种。他当时的很多段子,跟后来演出的版本差不太多。也就是说,他的艺术,在1998年和2005年的时候没有太本质的区别,但是他当时火不起来。那时我并不知道他是天津人,看了海报还惊异于北京怎么出了这么好的一个相声演员。所以说,他的火和大环境有关系。当然,郭德纲的艺术是很好的。
快报:听你这话里的意思,好像天津出现好的相声演员更合情理。但是感觉上,名气大的相声演员,北京要比天津多?
裘英俊: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北京媒体的优势比较强,市场也比天津大,所以整体感觉就不太一样。另外,天津的相声更多地受马三立先生的影响。马先生的艺术比较平民化,台下比较低调,而天津几乎没有哪个演员不受马先生的影响,于是就形成了天津演员舞台上平民化、舞台下低调的整体风格。
快报:就像你说的,相声受众主体已经年轻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裘英俊:刚恢复茶馆相声时,很多演出是为了那些没什么事儿的大爷准备的,所以演出多安排在下午。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的宣传,年轻观众多了,剧场里的演员、段子都有所调整,会演些年轻人爱看的段子,后来干脆顺应年轻人的需要,演出时间大多改在了晚上。年轻人消费能力强,逐渐演出剧场的档次上去了,茶水开始收费,而且茶也相对有点档次了。剧场、演员和年轻观众之间,也慢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比如黄铁良先生现在七十多岁,在台上也会说奥特曼。
快报:作为年轻相声演员,对于相声,你有什么困惑吗?
裘英俊:会有一种矛盾吧。相声现在要追求市场,但它本身还是一种传统文化。改得过多可能会丢掉一些东西,但是有的东西艺术价值很高但商业价值不高,艺术和商业怎么平衡?就像名胜古迹,你开发了,就破坏了,不开发又没有商业价值。
五问裘英俊
关于他的五个热点问题
1.你结婚,电台的主持搭档慕岩随了多少份子?
裘英俊:咳,那个哪好说,我要找她主持,没准还找我要钱呢。
2.你有很多外号,比较喜欢哪个?
裘英俊:还是比较喜欢大家喊“球球”。这个外号,好像是播节目时听众起的。
3.你名叫“英俊”,觉得本人和名字的匹配度怎么样?
裘英俊:你可以查字典,英俊不光是长得好看的意思,当然,我长得也不难看。其实,英俊者,比如英俊少年,是有才能的意思。还成,我还对得住。
4.你最看好的“80后”相声演员是谁?
裘英俊:“80后”优秀的演员很多,比如北京嘻哈包袱铺的高晓攀。他不仅相声说得好,而且做管理也得心应手,是成功的演员加成功的老板。
5.做人系列是你的代表作,比如《做人要厚道》《做人要低调》,你觉得自己做人方面怎么样?
裘英俊:还行,相对来说还比较低调和厚道。起码走在马路上,没有当面打完招呼回头骂我的。
本组撰文本报记者李宁摄影记者王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