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空(http://www.ghwshi.cn/):庐江90后小伙胡磊:从民间艺人到黄梅新秀(2)
摸爬滚打成了角儿
今年24岁的胡磊是庐江人,外婆、舅舅、舅妈等家里的不少亲戚组成民间剧团,常年在省内外演出庐剧和黄梅戏。打小对戏曲没什么兴趣的胡磊,15岁时被家人“连哄带骗”送进剧团学戏。“舅舅觉得我先天条件还不错,就跟我父母商量,父母很支持,但我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刚进剧团的胡磊什么都不懂,也不积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胡了一年”。“当学徒,跑龙套,没一句台词的那种,团里面300多出戏的龙套,我全都跑下来了,而且还要经常跟着剧团走南闯北,很少能跟父母见面,所以那会一直想的就是撂挑子不干了。”
“喝了过年酒,就把江湖走”。民间戏班生意最好的时候是正月,大年初一,小小年纪的胡磊就跟着剧团出去演出了。“特别舍不得爸妈,走的时候眼泪直流。”而最辛苦的,莫过于到处赶路。“每到一个村庄,很多时候都是在村民家里挤一晚上,有的条件实在简陋,我还睡过没有猪的猪圈呢。”不仅如此,胡磊还要干很多体力活。“搭台子,抬音响,挂幕布,收服装,有时候忙到半夜大汗淋漓,没水没电,澡也洗不成。”
不学永远上不了台,也永远得不得观众的掌声。在家人们的“刺激”之下,第二年,天生不服输的胡磊开始用功,自己买了很多黄梅戏的碟片,开始学唱腔。“《天仙配》《女驸马》,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一遍遍地反复听,来回唱。”不仅如此,胡磊当时还正式拜了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曾是庐江县庐剧团台柱子的师傅学习基本功,短短一年时间,胡磊进步神速,对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进入剧团的第三年,胡磊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主角,开始演小生。“让我惊喜的是,观众们都说我扮相好,唱得也不错,这更让我有了信心,也让我慢慢萌生了去专业戏校学习的念头。”
参加比赛受关注
在民间剧团呆了8年,胡磊渐渐有了名气,收入虽然看涨,但他对自己的前途开始感到迷茫。“许多人夸我唱得不错,收入在团里算高的,但我更羡慕专业演员在那么大的舞台上演出,聚光灯都在他们身上,多幸福!跟老艺人们谈心,他们都很支持我,我当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梅戏演员,让所有人看到我的演出。”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磊参加了庐江县组织的戏曲票友大赛,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比赛的特等奖,并被举荐给了培养高校大学生戏迷的合肥高山艺术团团长韩萍。韩萍亲自帮助胡磊报名参加了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比赛和合肥市第三届票友大赛,胡磊也由此获得《相约花戏楼》第二届“戏曲达人”年度亚军和合肥市第三届票友大赛黄梅组第一名。“当时高山艺术团正好在排青春版《五女拜寿》,韩阿姨力荐我出演三姑爷一角,演完之后观众的反响都不错。”
胡磊一连串的优秀表现,也引起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领导们的注意,特意为胡磊召开会议,并破例招收他入团。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破格录取在该院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胡磊基本条件不错,有一定的潜质,而且他在民间剧团待过很长时间,耳濡目染,对黄梅戏也比较喜爱。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严格的训练,但他一直渴望来专业剧团学习实践,我们一定要给他这个机会。”蒋建国表示,人才培养的路径有多种,这样的方式也未尝不可。“我们总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好的苗子,应让他在级别更高更规范的舞台上锻炼,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总说要振兴戏曲,戏曲的未来靠的是人。”
多年愿望已实现
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深造的日子,紧张而充实,胡磊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专业知识。“基本功、身段、唱练,到了艺术学院才知道,以前我学的那些只能称之为皮毛。”24岁的胡磊笑着说,自己比周围的同学们大很多,有的动作学起来会比较吃力。“骨头没他们那么软,感觉到有差距。”虽然很辛苦,胡磊从不放弃,别人练三遍,他就练三十遍,一定要把动作练到学会为止。“庆幸的是,在民间剧团的经历也帮了我不少,至少基本功方面我比较轻松。”
今年8月,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胡磊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并荣获铜奖,这次比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戏曲专业最高级别赛事,胡磊的获奖也填补了学院戏曲专业在该项赛事获奖的空白。不仅如此,在学院的一年时间,胡磊也多次参加艺术实践,“代表学院参加了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的演出活动,去给大学生们表演节目。”胡磊说,自己从没想到会如此幸运地走进专业剧团,走进专业院校学习黄梅戏表演,自己多年来的愿望已经实现。谈及未来的发展,胡磊坦言,自己并不指望能挣多少钱。“我的初衷一直没变,就是把每场戏认认真真地呈现在舞台就够了,现在已经是莫大的幸福,我很珍惜。” 本报记者 李燕然